17 October, 2007

設計思考

這是我修Aleppo的第一門課。

而這一門課的第一堂課Aleppo就開宗明義的說:"這學期要講什麼不重要,重要的是我們能夠學到並且明白這三樣事情就夠了。"(其實應該有六件)

第一:在設計過程、設計方法、設計理論當中出現了一些問題以及不足的地方,故需發展新的設計思考與數位設計方法。
第二:設計走在理論前面,故需釐清有哪些相關的設計理論迫切的需要被研究。
第三:設計思考的步驟從元素、過程進而思考到互動關係。


要說這門課到底對設計有沒有幫助?我不確定也不敢說。但截至目前為止,我個人覺得這是我一個禮拜當中最腦力激盪的時候(好啦可以跟姚仁喜與邱文傑的專題PK一下)。

上禮拜講到一個很有趣的議題:新媒材對設計過程的影響。這聽起來很數位,實際上卻非常古典而傳統。古希臘時代,建築師們使用的工具是紙筆,畫的是平立剖。一些簡單的矮房甚至不需要建築圖僅靠工匠就可以堆砌起來。當時沒有study model、concept model這種東西,現在考古所挖出來的小模型,全部是建築物建造完之後,再雕塑一個用金銀打造的小建築模型獻給上帝或神以紀念跟象徵。一直到了哥德後期文藝復興,出現了一些用泥土做成並且in scale的小模型。從材質可以確定這些模型並不是拿來獻給神的,而是產生在建築之前,為了研究空間所做的study model。

自此開始,設計者找到了一種新的設計媒材:模型。於是空間不再是簡單的平立剖,不必受圖面的繪製問題而約束在水平垂直向度,開始憑藉著模型上的自由曲線或角度出現了更複雜的建築形式。

當中最令我深思的一段話,是Aleppo問我們:"記得在設計做完要做final model的時候,好好想想你的model是做來獻給神的嗎?"箇中含意就請大家自己體會了。

你的model是獻給誰?

11 October, 2007

北埔 綠世界

在網裡築巢的鳥兒依舊可以快樂......

10 October, 2007

建築專題1002 1009

姚仁喜和邱文傑。放心,這次不是又來姚仁喜 v.s 邱文傑的腦力激盪比一比。內容之精彩不得不得花一篇文章甚至好幾篇來分享。

這學期的專題課由姚仁喜、邱文傑、謝宗哲三位老師共同輪流上課。講些什麼呢?姚仁喜講修行、講電影、講年紀 ; 邱文傑講人生、講pure & white、講值得 ; 謝宗哲講閱讀、講旅行、講評論:看來是精彩又豐富絕倫了。

姚仁喜的第一堂課,不講已經得名大家耳熟能詳的案子,反而是講那些所謂的"第二名",競圖的第二名,沒蓋的第二名。更在課堂上大肆的談論了色戒這部電影,討論激烈。用電影色戒中的掙扎、人生中的掙扎、建築的掙扎,視我們如何抉擇 ; 用書法大刀闊斧的濃墨、虛墨、暈染三筆,道盡了他在建築裡所追求的簡單俐落與震撼。

邱文傑的第一堂課,談的是現在剛完工的高雄12、13號碼頭,恰巧跟去年林欽榮老師相輔相成。但其實這只是那天上的最後的一部份,前面半段邱老師都在抒發他人生的感想,問一句:值得嗎?這樣為了建築奔波疲累的消耗人生,值得嗎?他說他上午與一位西班牙建築師(不知道是不是上次來演講的Fernando Menis)去看工地,他眼睛發光的拿起台灣土地上的一塊粉紅色石頭,像個好奇寶寶般的問,"這是什麼?"。邱老師慚愧的想舉起手說,"我已經沒有這樣熱忱跟熱情了。" 承認吧,就大方的承認吧,是也該檢討的時候。

因為這個感嘆,讓我們那天的上半堂課意外的聽了很多老師的人生哲學、現實的殘酷與夢想的遙遠。聽完之後,確實該讓我們好好沈澱去思考一下,這樣的建築之路,值得嗎?一時之間還沒有把想法整理出來,我想先說到這好了。